昨天(8月21日),吴江举行“互联网 不动产金融”创新服务项目签约启动仪式,开启不动产抵押“零见面、零跑腿、零纸张”、办理时间由按天计时走向按分钟计时的新里程。
7月16日,吴江区居民何女士在家用手机通过人脸识别、身份确认后,提交了贷款申请,经银行自动化审批后,何女士用电子签名签署了“借款合同”“抵押合同”等无纸化材料,成功贷到90万元款项,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。何女士成为全国首位用手机、用分钟计时完成不动产抵押的尝鲜者。
优化营商环境、便民利民服务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今年上半年,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指导下,吴江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与苏州农商银行联手,推进“互联网 不动产金融”创新建设项目。6月初,吴江在全国率先拟定“互联网 不动产金融”创新建设方案。经过1个半月的研发测试,于7月14日正式上线,7月16日完成首笔业务。
“何女士完成首笔业务后,我们又花了一个多月不断内测和完善这套系统。”苏州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董正凯告诉记者,从过去的需要28页纸,减少到全程无纸化操作,办理时间从过去的一至两天缩短至30分钟内,从“只跑一次”到“一次都不用跑”,从“窗口办”到“手机办”,新系统真正将方便留给了群众。
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》《电子签名法》等的相继修改,为吴江实施“互联网 不动产金融”提供了法律支持。创新方案利用“互联网 大数据”,在银行客户端嵌入苏州不动产交易平台“苏易登”App相关功能,数据加密后用专线传输,改变了以往需要人工转录数据的状况,在实现两套独立系统核心业务互融互通的同时,确保了数据的准确与安全。
从昨天开始,“互联网 不动产金融”在苏州农商银行试点先行,条件成熟后向其他金融部门推广。早在2018年3月,苏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“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”,实现了将抵押登记从登记窗口延伸至银行网点,此举被国家及省自然资源部门认定为“苏州模式”向全国推广。
“这是对‘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’苏州模式的再次提升,不仅打破了不动产中心和银行之间的数据壁垒,将两套流程从物理整合走向了化学融合,更大幅提升了不动产登记效率,优化了营商环境,方便了办事群众,更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。”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曹月见说。